智慧農場駕駛艙建設方案PART1
棚保姆智慧農場駕駛艙建設方案PART1
傳統農業中,作物的灌溉、施肥、施藥,都依靠農民憑經驗操作,這不但會造成作業效率低下及肥水藥的嚴重浪費,還使得農產品品質與安全難以保證。我國農業用水利用率僅為51%,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二;畝均施肥量是美國的2.6倍,農藥利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三。實施按需施用、精準管理的智慧農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智慧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數字化農業方式,是在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條件的基礎上,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感知、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追求農業更高資源利用率、更高勞動生產率和更好從業體驗感的農業形態。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以數據、系統、智能裝備為特征要素,與傳統農業中的土地、動植物、生產工具等生產要素深度融合,實現生產作業精準化、管理決策自主化、產業提升鏈式化,促進農業進入生產便捷、管理高效、產業協調的現代農業新時代。
智慧農業具有鮮明的數字化、系統化、智能化特征。數據可視化通過自主研發引擎,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智慧農業遠程監控系統,為農作物品類逐步建立起“氣候,土壤,農事,生理”四位一體的農業生產與評估模型,將農業生產從以人為中心的傳統模式,以數字化為中心的可視化模式,通過數據驅動農業生產標準化的真正落地,進而實現農產品定制化生產。
“智慧農場駕駛艙”是未來農場/智慧農場的大腦,為農業管理提供智慧決策支持,擁有知識模型/人工智能的支持,實現“電腦”代替“人腦”的轉變。
棚保姆智慧農場駕駛艙基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瞻科技,以物聯網作為核心技術支撐,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配備“天地圖、虛擬園區、環境感知控制、智能水肥一體化、物資管理、農產檢測、智能大棚、植物生長模型、園區大數據平臺”等九大板塊,通過智能化控制和運轉,實現水肥、放風、卷簾自動化及智能化管理、控制,實現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為作物提供最佳生長環境,進而達到降低蟲情病害、減少施肥用量、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為責任風險、提高作物品質與產量的目的。
通過天地圖、虛擬園區、智能大棚等園區管理控制板塊,可以直觀立體的展示園區分布、大棚數量、種植面積以及物聯網設備在線等情況,并可以具體查看某個大棚的編號、建棚日期等基本信息以及棚內農作物的實時生長情況。
通過環境感知控制、智能水肥一體化等生產管理板塊,可以在線管理園區內所有大棚以及大棚所對應的智能控制柜、放風機、水肥一體機、卷簾機、噴霧機、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實現遠程在線實時控制。如發現大棚溫度過高,則可以遠程打開放風機降低溫度,如土壤水分指標過低,則可以遠程打開水肥一體機進行澆水,并可按照植物生長模型,對農作物進行農事、植保和營養。在此基礎上,物資管理、農產檢測等模塊功能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生產流程的智能化、科學化和便捷化水平。
智慧農場駕駛艙設有三大中心:智慧農業園區可視化中心、環境信息處理中心、設備遠程控制中心。
智慧農業園區可視化中心
在智慧農業園區可視化中心可直觀展示園區的棚區分布情況及水肥一體化控制室分布情況;同時,在該中心實時展示園區氣象及環境信息,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大氣成分對比、水環境等以圖表形式直觀展示,可輕松掌握園區及棚區氣象、環境信息,對科學種植具有重要的數據參考價值。
智慧農業園區可視化中心設有“一鍵點擊”功能,可在線點擊進入想要查看的溫室大棚或水肥一體化控制室。
總之,智慧農業園區可視化中心實現了園區整體概況、氣象、環境信息及單個溫室大棚/水肥一體化控制室的可視化在線展示,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了科學依據,保證了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達到了增加產量、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節約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